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观点 | 群策群力,共商协同改善空气质量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战略和路径

CCAPP秘书处 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 2021-04-15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编者按:2019年11月21日上午,在“空气质量、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环境管理、气候变化、人类健康领域的领导与专家共同就“协同管理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的目标、战略和路径思考”的主题,讨论了我国近几年来空气污染治理方面取得的成绩、未来实现协同管理的路径以及在政策管理方面可推进的方向。

 

吴舜泽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政策和管理机制制定方面,积累了五条主要经验:

一是以生态环保为工作中心。各个党委、部门责任人共同承担责任、落实工作,形成一个政府、企业、社会齐抓环保的大格局。

二是以改善环境质量、守护人类健康为核心。各级相关部门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布空气、水源质量的排名情况,让公众监督成为改革动力。

三是以统筹环境、经济和社会关系为立足点。调整四大结构,达到环境、社会和经济三方效益的多赢。

四是以全过程推进式规划为措施。我国近年来贯彻以法制建设、科技支撑、综合减排、管理创新、社会共治的“五步法”,扎实细致落实任务、环环相扣实现目标。

五是以行政约束和激励并重为手段。坚持综合性政策,实现改革创新,强化能力建设。

此外,积极落实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物协同减排的政策,可实现效益最大化。值得强调的是,要让协同管理从概念发展为切实行动,并从能源调整入手,避免发展的高碳锁定。现阶段健康领域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臭氧攀升,在空气污染协同控制上还需重点关注臭氧问题。  


 

严刚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


近些年,北京在PM2.5治理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与区域联防联控措施的成功落实是密不可分的。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正因为我们持之以恒地在措施与机制方面展开了长期的探索,实现了统一规划、检测和执法,才使我们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然而,在空气质量与温室气体减排协同管理方面,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行动落实方面,亟需协同管理技术措施的可行性路径和方案。相关评估表明,以实现空气质量改善、打赢蓝天保卫战为主要目标的空气质量治理,带来了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效果。未来,需将协同管理的理念带入到前期措施规划中去,实现协同管理效益最大化。接下来,仍有很多实际工作需要完成,包括研究如何在目标制定中体现协同理念、设计减排措施的协同效益评估、制定可实施协同措施的管理流程、制定技术标准和许可等。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技术产出,为政府管理决策做出贡献。


 

张小曳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作为人口和经济大国,中国在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协同管理上的作为与担当,将对全球实现协同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推进协同减排,平衡健康效应和气候变化影响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同时,工作的推进应秉持更客观、更透明的原则,并同时关注协同减排后所产生的气候效应,及气候变化对空气质量的反馈作用等等。  


 

Michael P Walsh

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创会主席


从中国的成功经验中,我总结出了以下三个重点:第一,空气污染防控战略需全面布控。比如,北京为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既规定了新汽车的排放标准,又发放了淘汰老旧车的奖励补贴,还制定了燃料的清洁标准、新能源汽车推动政策和公转铁政策等。第二,必须制定雄心勃勃但又切实可行的目标,进而针对不同排放源开展项治理。第三,项目的设计与制定必须基于科学证据,也就是根据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来设计项目和实施方案。   


 

王自发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CCAPP指导委员会委员


近年来,我国PM2.5污染大幅度改善,但臭氧浓度却呈上升趋势,这充分表明未来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的重要性。接下来,需推进精细化研究,为实现协同减排提供技术支持,例如使用“地球系统模拟装置”进行全球气候变化模拟研究,以及建立针对高精度中国区域环境模拟系统,并向全世界的科研人员开放,共同研究、实现和推进协同减排。


 

Catherine Witherspoon

气候工作基金会高级顾问

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前执行官员


实现大气与气候的协同效益需大力发展电气化,并使发电方式尽可能全部转换成可再生能源

然而,实现协同效益仍需一步一个脚印前进。现阶段,可以从改善高人口密度地区的空气质量入手,并关注高峰污染事件和暴露在高浓度污染下的易感人群。此外,污染防控的成本分担问题也需要关注,西方国家的产品价格包含污染防控价格,而中国依然需要依靠补贴。为建立成本效益控制的长效机制,需要谨慎管控电力或燃料等商品的价格。


 

Jeremy Schreifels

未来资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有关协同控制的政策制定应关注以下几点:第一,从可再生能源转型、提高能效、优化城市规划、推进循环经济等角度为切入点,通过成本效益分析结果,制定和筛选措施。第二,促进区域内的合作,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及人力资源,共同建设区域内的空气质量管理框架、模型、清单,并以此来评估政策效果。区域内的协同合作还将协助专家聚焦交通和能源转型等重要议题。第三,排放数据是进行空气质量合规评估的重要基础,因此,获得全面准确的排放数据尤为重要。  


 

伏晴艳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

CCAPP指导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是中国第一个发布实时“环境空气质量信息”的城市,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城市环境精细化管理和监测,不断推动了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上海一直以来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建设与运输结构调整。截至目前,上海是全世界新能源汽车使用最多的城市之一,这一措施为上海在改善空气质量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均做出了显著贡献。未来,上海会继续致力于推广和管理新能源汽车,坚定精细化管理,从而实现协同效益最大化。


 

付璐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区总监


从城市角度谈协同发展,应关注三点:第一,对空气质量未达标的城市来说,空气质量达标始终是首要任务。空气质量的改善是可监测、可评估、可问责的,因此空气质量改善的效果是透明可见的。第二,很多专家提到了协同控制的重要性,但现阶段需给出明确的实施路径来指导协同控制。只有先发布具体的方法,政府不同层级的负责人才有足够的信息来推进。第三,在技术推广和路径制定上,应给予城市有效的帮助,对于特定的几大行业给予实用性和适用性较强的技术指导。


“空气质量、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研讨会”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信息>>>

【CCAPP秘书处根据会议速记稿整理】

往期回顾

专家观点 |重磅齐聚,共商“以人为本,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热点研究 |颗粒物对全球居民健康影响

小 数 据  | 改善空气质量能保护新生儿健康吗?

让我们共同创造

   世界级洁净空气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